醴陵市南四区苏维埃革命纪念馆 | ||
场馆概况 |
所有者 | 馆长贺永力
(法定代表人:杨辉浩http://www.21hubei.com/gongshang/lsnsqswagmjng.html) |
地址 | 湖南省株洲市醴陵市明月镇白果社区居委会 | |
类型 | 革命烈士纪念馆 | |
构成形式 | 建于原南四区苏维埃政府军事指挥部所在地 | |
占地面积 | 6间陈列室,总占地面积1120平方米 | |
交通情况 | 位置在手机导航上可查,有公路,无公共交通工具直达,交通不便 | |
建立及发展过程 | 纪念馆原名杨梓梁祠,始建于清道光丙申年(1836年)。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续修。旧址为三进式建筑,土木石结构,总占地面积1040平方米,建筑面积920平方米。1928年至1930年为醴陵南四区苏维埃政府革命活动中心,同时也是醴陵南四区苏维埃政府军事委员会所在地。1996年一批老革命前辈和离退休老干部,自己出资出力,并倡导社会各届热心人士捐款捐物,为纪念缅怀南四区在大革命时期牺牲的一千多名革命烈士,在原南四区苏维埃政府旧址——梁公祠,重新整修创建了醴陵南四区苏维埃革命纪念馆,于当年十二月正式开馆。2015年,当地10余名退休老村支书筹集30多万元资金,将馆舍整修一新。馆内增设了实物陈列,还配以大量历史图片,将醴陵南四区党群革命史用“革命风暴、革命抗争、前赴后继、迎接曙光”四个篇章生动展示出来。 | |
藏品情况 |
藏品数量 | 116件文物,(现有藏品118件/套 https://baike.baidu.com/item/醴陵南四区苏维埃革命纪念馆/53630816?fr=aladdin))60多件烈士遗物,1001位烈士介绍及相关资料 |
展示情况 | 房屋老化,展品展示环境条件有限 | |
保护情况 | 博物馆馆舍、展品保管条件较为有限 | |
资金来源 | 主要由16位理事出资,接受部分社会捐赠,运转资金困难 | |
运营 |
经营管理模式 | 由16位理事管理,理事年龄偏大
(纪念馆由原南四区苏维埃政府范围的两县市(醴陵市、攸县)的原六个乡镇选派代表20人,组成纪念馆理事会,再由理事会选举常务理事9-11人,常务理事会再投票选举馆长、副馆长等管理人员,进行日常事务管理) |
宣传 | 2016年8月10日下午,醴陵市明月镇“红色讲堂”在该市南四区苏维埃革命纪念馆开讲 | |
人员配置 | 全部人员无偿工作,遇有参观,会做一定的讲解 | |
场馆荣誉 | 醴陵乃至株洲市第一家,也是唯一一家民办革命烈士纪念馆。2010年被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入选湖南首批民办博物馆,也是其中唯一的革命烈士纪念馆。2011年1月,南四区苏维埃革命活动旧址被列为湖南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17年被列为株洲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 |
建馆动因 | 为缅怀英勇牺牲的1000多名革命先烈,1996年,老党员和烈士后裔自发筹资修建,主要陈列大革命时期当地牺牲的1000多名革命英烈的事迹、名录等,真实地记录了那段历史。 | |
发展瓶颈 | 藏品保护、交通、资金、环境 | |
应对措施 | ||
https://m.thepaper.cn/baijiahao_11444319 【百年潮 株洲红】醴陵“南四国”:湖南最早的苏维埃政权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92645995777089457&wfr=spider&for=pc一座百年祠堂,传唱红色故事一探访醴陵南四区苏维埃革命纪念馆
|
||
龙潭抗日野战医院旧址陈列馆 | ||
场馆情况 |
所有者 | 王修满 |
地址 | 湖南省溆浦县黄茅园镇湾潭村十五组 | |
类型 | 革命历史类博物馆 | |
构成形式 | 建于湾潭王氏宗祠 | |
占地面积 | 建筑面积875平方米, 展厅面积657平方米 | |
交通情况 | 位置在手机导航上不可查,公路条件差,无交通工具直达,交通不便 | |
建立及发展过程 | 溆浦县龙潭抗日野战医院旧址曾设于溆浦县黄茅园镇湾潭村王氏宗祠。1945年4月,抗日战争湘西会战龙潭战役爆发,王氏宗祠由于地理位置和交通便利,在此设立了陆军野战救治医院,由刘广基任医院院长,陆续将参战伤病官兵从前沿阵地护送到野战医院以及附近的寺院、民房停歇抢救,尔后再转移至洞口石下江陆军总医院治疗。当时的野战医院救治和转移了两千多名伤病官兵,为抗日战争的全面决胜做出了巨大贡献。王氏族人为纪念抗日先辈,在宗祠正殿神龛上供奉着“抗日英烈英灵位”木制和石制的牌位各一块;享王氏族人四时祭祀。日本无条件投降后,野战医院撤离时,曾留下永久性和平纪念标志“国军第四方面军七十四军五十一师野战医院旧址”竖牌悬挂于宗祠门首,旧址内部设有陈列室,留有当年使用过的医疗器械,缴获日军的战利品以及诸多的抗战文物供参观研究。 | |
藏品情况 |
藏品数量 | 全馆共有藏品456件,其中图片展品248件,文字展品41件,文物展品167件。 陈列馆现有文物藏品581件/套,其中珍贵文物17件/套。有展板19个,其中以龙潭战役和野战医院为主题的展板8个
(陈列内容由两部份构成,一是钉贴于四壁的文字图片展板,二是展框里陈列的实物。文字图片展板除前言、结束语外,主体部份包括“侵华日军的法西斯罪行和暴行”、“湘西会战”、“龙潭战役”、“野战医院”等内容)https://hn.rednet.cn/c/2016/11/14/4134572.htm |
展示情况 | 展品展示条件简陋 | |
保护情况 | 陈列馆馆舍较为陈旧,展品保管条件简陋。提出实施开展勘察设计与保护修复施工工程 | |
资金来源 | 主要由王氏家族出资。据可考资料,2007年王氏家族集资40余万,对王家祠堂做了一次大维修,并拿出1万余元从黄茅园镇医院和门诊铺等地方,收集文物藏品 | |
运营 |
经营管理模式 | 由王氏家族进行经营 |
宣传 | 制作有王氏万华公宗祠暨抗日野战医院頂址介 绍视频,重视宣传。党的二十大召开以来,黄茅园镇持续推进“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系列宣讲活动,截至目前,全镇累计开展系列宣讲30余场次,覆盖全镇各学校师生,各企事业单位、村社区、医院的干部职工、农村群众等2000余人。 | |
人员配置 | 聘用工作人员3名 | |
场馆荣誉 | 该旧址于2007年被溆浦县人民政府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10年被湖南省文物局公布湖南省第一批民办博物馆;2011年被湖南省人民政府列为湖南省第九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18年申报为湖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19年被国务院列为全国第八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
建馆动因 | 抗战时期,我王氏宗祠因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被用作湘西会战龙潭战役抗日野战医院,为中华大地的全民族解放战争作出了应有的贡献。为了纪念英勇抗敌的我军将士、为了彰显我王氏族人的爱国传统、为了让后人牢记历史、不忘国耻,特辟宗祠一隅,设此抗日野战医院陈列室。 | |
发展瓶颈 | 资金、环境、交通、藏品保护 | |
应对措施 | ||
常德市东方红博物馆(文博园)0736-7158838(事业+产业) | ||
场馆情况 |
所有者 | 黄明军 |
地址 | 湖南省常德市柳叶湖旅游度假区大河街D109号 | |
类型 | 革命历史类博物馆(是一座集文物保护、文化传承、艺术展览、学习体验、旅游参观等于一体的综合性民间红色文化博物馆) | |
构成形式 | 建于东方红会馆内 | |
占地面积 | 建筑总面积2000平方米 | |
交通情况 | 位置在手机导航上可查,有公路,无交通工具直达,交通不便 | |
建立及发展过程 | 最早成立于2011年6月,当时位于武陵大道的金沙大酒店三楼,2012年2月由湖南省文物局批准挂牌。2020年迁入现在的新馆,新馆原为“江西会馆”,经过了翻修。2020年被评为国家三级博物馆。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41048615109709588&wfr=spider&for=pc | |
藏品情况 |
藏品数量 | 文物总数达23863件(套) |
展示情况 | 展厅环境好,展品数量多 | |
保护情况 | 藏品保护状况良好 | |
资金来源 | 总投资数千万元,湖南德成建设工程有限公司出资。主要由企业出资,资金上相对充裕。也有地方政府的支持和帮助。通过开办会馆,将博物馆和会馆巧妙融合,将文物展览、艺术品交流、茶艺与餐饮三大主营项目结合起来,不仅提高了会馆的营业额,也部分地解决了博物馆的运转资金 | |
运营 |
经营管理模式 | 有政府的大力扶持,依托东方红会馆经营管理,由“三区一场”构成,将文物展览、艺术品交流、茶艺与餐饮结合运营 |
宣传 | 2012年7月,东方红博物馆获得“湖南省学习型党组织实践基地”的称号,省委常委宣传部长许又声亲自授牌。人民网、新华网、光明日报、红网、湖南日报、湖南卫视、常德电视台等10余家媒体全程参与宣传报道,充分发挥了历史类博物馆资政育人、服务现实的作用 | |
人员配置 | 聘用专人管理维护 | |
场馆荣誉 | 2012年7月,东方红博物馆获得“湖南省学习型党组织实践基地”的称号,省委常委宣传部长许又声亲自授牌。2013年初,东方红博物馆圆满完成全省红色旅游景点的创建工作,被评定为“全省红色旅游景点”。2013年7月,获得“常德市社科普及工作示范基地”、“常德市非公党建学习教育基地”的光荣称号。2014年4月,获得“湖南省社会科学普及基地”的光荣称号。2020年荣获“国家三级博物馆”、“湖南省关心下一代教育示范基地”、“常德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21年荣获湖南省“十百千”示范社会组织等称号。 | |
建馆动因 | 黄明军本身是一个收藏爱好者,以收藏中国革命历史文物资料为主。他认为珍藏了众多的中国革命历史文物资料,不能仅仅放在自己的藏柜内,应该拿出来让更多的了解和研究中国革命历史,让更多的年轻人受到教育。 | |
发展瓶颈 | 资金、宣传、时代需求 | |
应对措施 | 1.资金:采取了红色文物展览、艺术品交流、茶艺餐饮三大主营项目有机结合的运营模式,以展览和艺术品交流的人流为茶艺获得商机,用茶艺的收入来反哺展览和艺术品交流的发展,让人们在休闲品茗之际,品读中国近百年的历史,向大众普及社科知识,同时也解决基地自养的生存问题。
2.宣传:于2014年7月开通了官方和馆长的微信平台,每日面向关注的群众发布时政要闻、社科文物展示、社科知识等相关信息,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得到了社会广泛赞誉。针对当前网络等新媒体的宣传优势,基地相继开通了官方网站、官方微博、QQ空间、官方微信等新媒体,进一步拓宽了社科宣传阵地,丰富了社科组织的沟通及服务群众的形式。我们目前正在积极计划上线百度数字博物馆,将博物馆资源数字化、立体化展现,让广大民众通过互联网即可身临其境地参观珍贵藏品,更便捷地获取信息、了解知识,加强了博物馆的宣教功能,充分发挥了文化遗产在爱国主义教育方面的重要性。(https://ldhn.rednet.cn/c/2015/05/18/3675590.htm 黄明军:让博物馆扮演好社科知识传播的角色)
|